“老有所爱”暖福田 创新实践助力空巢老人“心”健康

在福田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,“老有所爱”—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关爱计划走进福田区各街道。项目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8月,历时9个月,计划举办30场工作坊,30-40人/场,共服务超过1000人次。

1.jpg

项目将通过两个维度——心理疏导工作坊、在线咨询服务来帮助服务群体。心理疏导工作坊利用专家引导→服务对象共享→互助→ 自助的创新服务模式帮助空巢老人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,建立新的人际关系,调整生活方式,树立积极的生活观、学习观和参与观;在线服务利用微信或者电话,邀请专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情感老师,至少为100个老人提供在线咨询服务。

2.jpg

具体表现之一就是:空巢老人比例高。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,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%。改革开放40年,早期的来深建设者已经步入老年,由于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特殊性,深二代的独立生活意识非常强,间接导致深圳老人中的空巢比例非常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理功能逐渐衰退,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,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, 有压抑、焦虑、烦躁感,根据调查显示,“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%。而达到疾病程度,需要医学关注、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,比例占到10%-20%。”

3.jpg

项目方创新思维,提出应对“空巢老人”心理健康问题,需要理念先行,心理先行。理念决定思路,心理决定行动。理念要先行,就必须对全社会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;心理先行,就要提倡树立老年人自尊、自强、自立、自爱的积极老龄观,特别是积极的学习观和参与观。

一方面,借鉴西方各类互助会成功经验,结合福田区特点,实现引导→共享→互助→ 自助四部曲。通过DIY手工工作坊,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,用心与艺术链接,通过服务群体自我分析、分享、体验、互助,从而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服务;让“空巢老人”能更好地认识自己,更好地了解彼此,激发他们面对老年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。

4.jpg

另一方面,线上+线下,提升服务的延伸性和覆盖面。通过心理疏导工作坊和专业咨询师在线咨询,不仅能在工作坊外继续延伸专业服务,还能在参与者的分享下,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
截至4月17日,福田街道共举办工作坊7场,服务超过281人次。现场调查显示,活动满意度超过98%,大部分老人表示“希望定期举办类似活动”。78岁的李奶奶分享道:“以前总觉得独居孤单,今天和老朋友一起做手工、听讲座,感觉心里暖暖的。”

5.jpg

项目旨在帮助老人们改善心理状况,营造和谐家庭氛围。老人在在家庭问题上变得积极、乐观、主动,可以缓解与家人矛盾,子女亲友焦虑感降低,抚养老人更加耐心。减轻老人对子女的心理依恋,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(父母与子女的关系)转向横向关系(夫妻关系);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,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。让空巢老人真正实现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爱”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相关文章